B站上有一则浪漫的恋爱视频曾被刷上热门首页,播放量179万。
短片的故事内容十分简单,却让网友们酸成柠檬。
男孩为女孩早起,做了一份女孩喜欢的草莓舒芙蕾,并在上面放了大量的奶油和草莓。
女孩看到舒芙蕾,开心地大笑,双手鼓掌夸耀自己能干的男朋友。
男孩问女孩:圣诞节想要怎么度过?
女孩说:想要穿得暖暖的,和你手牵手,捧杯热咖啡,和你走在灯光闪闪的街道上。
就是这样简单平淡却贴心自然的爱情,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羡慕。
不是天崩地裂的、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,而是细水长流的、舒服的日常小幸福。与其说我们在期待爱情本身,不如说是在期待一份舒服的关系。
那么,什么样的恋爱才是真正的舒服呢?
图/CC0
舒服来自于双方的利他主义
“爱你的人一定会做到这几点……”
“女友对你作?你应该高兴,不作的女生不爱你。”
这些出自所谓“情感大师”的毒鸡汤随处可见。在他们的观点里,仿佛要证明被爱,要在爱情中“取胜”,要获得真正的幸福,就必须要向对方索取。
这样的利己主义,真的能获得舒服的爱情吗?
也许很矛盾,但恋爱的舒服,其实来自于自己的利他主义。当真心实意为对方着想时,自己反而能感受到恋爱中的舒服。
这要从亲密关系说起。
Aron用自我延伸(self expansion)对亲密关系进行了解释: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实质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。
当和对象建立亲密关系之后,“我VS你”的关系就变成了“我 你=我们”,不再明确区分彼此。而在亲密关系中利他的本质,其实就是对“我们”好。
亲密关系/作者:DR
但是“利己”却在破坏这种亲密关系。
一方面,利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用各种方式向对方索取,不断计较双方得失,这会将个人的利益和对象的利益割裂开来。
在恋爱中,患得患失自然不能谈得上舒服。在这种斤斤计较下,两者不再是利益共同体的“我们”,又重新变回了“我VS你”。这算得上什么亲密的关系呢?又怎么会舒服呢?
另一方面,利己的爱情总是以“你如果爱我就得……”“只有做到……才配得到我的爱(不然就分手)”的模样出现,仿佛对方是个没有性格差异和自我的机器人。这对于对方来说,意味着不能够做自己,当然不是舒服的。
而对于当事人来说,似乎对方只有满足自己的需求之后才能得到自己的“爱”,这其实是“有条件的爱”,并不是正确的爱。
“有条件的爱”实际上是班杜拉提出的概念,通常指父母(或其他亲密对象)仅仅在孩子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和条件时才表现出对孩子的爱,一旦孩子不顺心,就以“爸爸妈妈不爱你了”作为要挟。
这样的孩子不会真正爱自己,他们很容易模仿父母的方式,当自己犯错、不如意的时候,就会变得讨厌自己,觉得自己不配被爱。
当我们相信对方只有做到某一点才配被爱时,无疑就是“有条件的爱”。
当恋人开始怀疑自己被爱的价值时,他开始连自己都无法爱自己时,又怎么能忽视自己的脆弱,怎么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以健康的方式爱你?你又怎么会觉得舒服呢?
当然,利他不意味着仅仅是一人的利他,这样难免有“一厢情愿”和被利用之嫌。双向奔赴的利他爱情,相互感恩相互关照,爱不落单,才能变成真正舒服的爱情。
“真正嫁对人的爱情有多感人”,这个词条曾登上微博热搜。
有一条热门微博,是一位普通网友分享了自己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。他们没有什么山盟海誓,有的只是相互包容,心怀彼此,携手走了一世。
据说,爷爷年轻的时候,曾受到单位的奖励,得到了一只男士手表。他马上想起一直想要手表的奶奶,于是去买了女士表带,打算把男士表带换下来,好让奶奶佩戴。最后却发现手表是表芯表带一体式的,根本没法换表带。
奶奶却毫无怨言,直接将没有表芯的女士表带连接起来:“这样咱们两个人都有手表了”。
别人问她时间,她就装糊涂:“哎呀,我的表芯不见了。”
表芯/作者:DR
就这样,相互照顾着对方情绪的老头老太太,幸福地度过了一辈子。没有鲜花和美酒,却令人感到舒服自在。
如何拥有舒服的恋爱
美国心理治疗家和心理学教授John Gottman说:“幸福的爱情需要双向的尊重,并因为对方的陪伴而感到舒适。”
利他的爱情,能让彼此在爱情中感受到积极而舒适的力量。那么,怎么样的爱情是利他的爱情呢?怎么样才能让爱情变得舒服呢?
1. 共情
共情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,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。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恋人的想法和情绪,也能更好地满足对方的需求。
共情并不困难,在《Love: the Psychology of Attraction》下简称“Love”)里,作者介绍了实现共情的三个步骤:
第一步,正确地辨别对方的情绪,他现在是不甘?是委屈?是悲伤?还是愤懑?
第二步,换位思考,想象你处于他当下的处境。
第三步,分担他人的感受,并积极关心他们的情绪、回忆、经验。
具体举个例子,如果你的恋人因为被朋友误解而变得闷闷不乐,不要冰冷地甩下一句“这有什么好伤心的”,而是尝试聆听对方的心事:
“你被人误解了一定很不好受吧?我听了很心疼。可以告诉我现在你感觉如何吗/发生了什么吗/你在想什么吗?”
CC0
图/